遇见鹤山蓝天白云下的桃源墟,真美好

发布时间:2024/2/19 14:27:31 

最近突然爱上小城镇的安逸,比如,鹤山这个蓝天白云下的桃源墟,真美好!

桃源大道南,是大部分桃源人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也是公交车固定的部分线路。

这里聚集了很多老店,譬如桃园照相馆、兴美乐……

又或者电信楼,同样也是矗立在这里好多年了。

蓝天白云下,与国道辅线、电线塔、来往车辆融于画面中,仿佛一位老者,见证着这里的快速发展。

有老一辈的人提及,电信楼那个位置,原来有一个公园,叫小海桥公园。

虽然小编不确定老一辈的记忆是否准确,但是“海桥旅馆”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原来小海桥的位置。

旁边有一个文化公园,这几年创文修整后,草木愈发翠绿,环境愈发舒适,很适合闲暇时运动一下,然后几人坐在绿荫下聊聊天,日子不急不慢,刚刚好。

镇上医医院。

以前这里是桃源墟夜市最旺的一条路,创文后,将夜市统一安排到旁边的桃源广场和水果街,又经一番修路,愈发宽敞和干净舒适。

菜市场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变得最多的莫过于二楼的商家。

安柏电路版厂,桃源的一家老厂,曾经是很多外来打工者的选择。

当然电子厂、灯饰厂、伞厂等等老厂还有很多,小编只随意拍了一家。

通往禄洞南头的方向。

90年代桃源大道未开发时,两边都是树和田野,很多走读中小学生途经这条路,往返家与学校,有很多童年回忆。

阳光文具对面的那块地,以前是旧墟所在地。

曾经有供销所,有墟日摆卖的空地、有医馆、有几间茶楼、有电影院、有菜市场……

后来街道发展、伞业发展,这里逐步拆除,成了如今的模样。

经过整治后的桃源河,就像命脉一样从源头沙坪河域,流向末端的水库,充满生命寓意。

桃源小学,90年代的矮楼不见了,现在是现代化设施的校园环境。

曾经周边都是田野,如今周边都是楼盘临立。

学校对面的小卖部,见证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一年级升到六年级,然后挥挥手,告别小学时代的风采,奔向中学的未来。

小卖部旁边的斜坡走下去,就是旺田桥,过了桥,就是旺田村。

牌坊、小桥、流水、洋楼、阔路、村民……相片中一帧帧定格的,天地生景,很舒适的生活环境。

曾经小编也跟很多人一样,过去曾为市中心的电梯房省吃俭用地努力奋斗,当然楼价贵啊,买不起。

有一天,回头看看这些镇墟及周边的村落,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忽略了身边很多美。

现在都是家家户户有车的年代,桃源墟及附近村落,驾车到市里也就十几分钟车程。

如果不是为了孩子就近上更优质师资的学校,其实一直在小镇生活,也挺好的。

相比桃源大道,富源路显得很年轻。

小海桥没了,现在只有富源桥。

桃源文化广场。

虽然没有市里的公园大,绿化也是一般,但是它的视野很开阔。

即使是猛烈的太阳暴晒下,但是在大榕树遮天枝干的庇护下,总能引来一群闲暇的居民。

大人在树荫下聊天,小孩在周边玩耍,又是一个阴凉舒适的下午。

桃源墟,本地人都叫“新墟”。

追溯历史,桃源为什么叫桃源呢?是因为以前这个地方种满了桃花吗?小编也不知道。

碑文记录了桃源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故事要从南宋咸淳年间说起,李氏率族人由南雄珠玑巷迁禄洞乡建村,明清时属古劳都下的一个里,也是一个村。

鹤山解放初,禄洞大乡慢慢消失,最后演变为如今的桃源镇。

宏盛、富民、和记等楼房,都以富源路为主干道。

而和记开创了桃源镇电梯房的先河,近期高铁客运确定在桃源龙口两镇之间后,地产商们已经蠢蠢欲动,相信很快又有一波高楼林立。

这条路设有几家幼儿园。桃源中心幼儿园是历史最悠久的。

地处镇墟中心位置,相信对面文具店,附近的早餐店,生意肯定不错。

通往富屋村的伞厂一条路。

不确定现在是否都是伞厂,但是,曾经一把伞几道工序,养活了很多桃源人。

继续往前走,有一个竖排写着“桃源镇旅游美食街”。

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喜欢农庄乡村风味的吃货,途经可以去试试。

桃源广场旁边修的两条水泥路,也就是近几年才修的。

一条通往蟠龙沐河村,一条通往富屋村。

蟠龙沐河村远景一角。

富屋村远景一角。

特别喜欢“桃源人家”这四个字,不管生活环境如何变化,不变的是我们一直都有一颗热爱家乡的心。

落日余晖,桃源广场的地摊夜市即将点亮,小编结束街拍。

待有时间再深入周边的村落,挖掘和分享更多照片。

-THEEND-

全文来源:遇见鹤山(hsyjhs),经原作者同意授权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xiongzx.com/nxly/115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