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韶关南雄窑塘村深

发布时间:2024/2/27 15:43:10 
白癜风方法 http://m.39.net/pf/a_4527534.html

打好深化农村改革的“组合拳”,释放发展活力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张文通讯员李思番高方悦

“以前没啥地方去,村里人晚上只能待在家里。现在村里建了新社区,大伙每天能在广场上唠唠家常,日子一点不比城里差!”韶关南雄古市镇窑塘村村民姚细忧高兴地告诉记者,跟以往相比,这几年村容村貌有明显好转,村民生活也更加幸福。

编辑

古市镇窑塘村是南雄市宅基地改革的试点示范村。近年来,窑塘村通过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腾出村集体经济用地、增加耕地指标等改革后,实现宅基地、农业人口“双转移”,耕地面积、土地收益“双提升”。记者近日走访窑塘村,发现一栋栋楼房整齐有序,一条条硬化路干净整洁,一旁绿树成荫、绿水长流。

在窑塘村这片新社区,一幅美丽宜居的农村生活画卷正徐徐展开。村民姚细忧就亲身享受到了改革的福利。她说村里的泥坑地消失不见了,村貌也焕然一新,“这几年,经过人居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我们窑塘变化特别大。”

近年来,窑塘村清拆了原有连片破旧、闲置、使用单一的泥砖住房用地,通过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腾出村集体经济用地,建设了美丽宜居新农村,也通过拆旧复垦增加耕地指标,土地使用效益和土地交易收益实现了双增长。眼下,窑塘村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目前已经建成27套一户一宅的住房。不久后,村民将告别传统农家泥砖房,搬进村核心区设施齐全的楼房。

“我们强化科学规划,将整治出的农用地用来发展农业种植,利用拆除破旧泥砖房之后的连片建筑用地。”古市镇镇长陈伦平告诉记者:“我们规划出15亩,作为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用地,用于建设小公园小广场,大大地提升了窑塘村的人居环境。”

记者了解到,为打好深化农村改革的“组合拳”,释放发展新活力,窑塘村在集中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同时,还有一本收益良好的“土地帐”。窑塘村将需要使用的建设用地保留下来,其余全部用于拆旧复垦,闲置土地获得相应的指标收益,为村集体受让退出宅基地的村民提供资金支持。

近年来,窑塘村通过广泛招商引资,创办了窑塘泡菜厂、芥菜种植基地,将碎片化的土地流转使用,带动农业人口从原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民闲散劳动力转变为工人或职业农民。这种农民“转业不失业”的模式,既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也为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经济支撑。

“村里办了泡菜厂,我们村民还可以以入股的形式拿到分红,等于是我们自己的产业。”姚细忧说,可以在家就业,不用外出打工,还能照顾家人。

陈伦平则表示,古市镇通过整合30亩土地,引进了窑塘泡菜厂,“建成之后,预计可以为村民提供多个就业岗位,真正实现土地收益跟农民收入‘双提升’。”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魏琴

审签

谢哲

实习编辑

张瑞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xiongzx.com/nxly/116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